如何估算成本和利潤?如何訂價與報價?
 

 


最近有不少讀者問到如何估算成本和利潤?如何訂價?以及如何報價?尤其外銷報價時要注意哪些重點?

其實業務人員若能瞭解成本架構,知道議價的空間,這對銷售業績是很有助益的,但是一開始很多老闆可能不會透露太多這方面的 "
機密",或大多有所保留,只會給你一張報價表叫你照著報,或是給你一個所謂的 "底價",叫你往上加個幾成或是加上外銷基本費用和運費 … 等。這時,你可以問老闆,這個價錢真的是底價嗎?是否還有議價空間?或者這個價錢的最低訂購量是多少?達到多少數量可以再給多少折扣?有了這些基本條件和籌碼,就可以進行初步的報價。

如果你想進一步分析成本架構,以確定老闆抓的價錢是否合理,以及是否有什麼地方是老闆忽略掉的,或者還有什麼方法是可以降低成本、提升競爭力的?這時你可以試著爭取,看老闆或主管是否可以提供一份估算成本的名目讓你參考,學習成本的計算。如果你覺得老闆可能會有所顧忌,你也可以自己先試做一份估算表,再請他們指教一下評估的方式是否正確?是否有遺漏的地方?

一般來說,毛利可能只要單純用銷售價格減掉進料、製造、包裝、運輸等成本即可,但是要精算淨利的話,須考量核算的項目可就複雜多了。

計算成本要考慮的項目大約列舉如下:

材料進貨成本
製造和加工成本
研發費用
包裝費用
運輸費用
出口裝櫃及報關費用 
人事及營運成本
營業稅金
廣告及參展等市場開發費用
各種付款方式之銀行費用
利息  
機器和設備折舊
不良率耗損 
可能衍生客訴理賠
運輸和付款避險之保險費

其他:如申請專利和認證、以及某些國家的出貨文件需要大使館簽證 ( 如沙烏地阿拉伯  )、是否要請公證行驗貨、是否有特殊裝櫃要求或需要熱處理、是否有履約回饋金、是否有佣金 

以上這些項目要如何估算,如何納入成本,可能要請教會計師或熟悉會計與出口作業流程的人。

至於訂價時利潤到底要抓幾 %?這個問題實在很難回答,也沒有標準答案。因為每個產業的利潤都有不同的行情,如有同業的價錢可以參考,那當然是最妥當的啦!同時也要考慮到老闆是否希望薄利多銷,先把市場知名度打開再說;還有,如果口袋不夠深,也要考慮到資金能支撐多久,以及公司至少要賺多少才能把收支打平?

另外利潤也跟市場景氣有關,景氣差或滯銷的時候,可能賺個 3% 或不賠錢就拋售了,景氣好或是市場缺貨的時候,賺個 10 - 20% 甚至五成以上也不為過;如果訂購的數量夠多,那也可以薄利多銷或是向原料供應商爭取較低的進貨成本;付款條件夠阿沙力的客戶,長期固定下單的客戶,對品質要求不是太苛刻的客戶,也都可以分享利潤,回饋一些折扣,斟酌給予友情優惠價。

利潤當然也跟你賣給什麼對象有關,基本上賣給代理商、進口商、大盤商和零售商甚至終端用戶的價錢一定有差別,因為會依購買數量與頻率而定。不過也要看雙方的條件,如果終端用戶下單的數量不少,付錢又爽快,當地又沒代理,那給他大盤商的價錢也無妨。

好好地考量成本與利潤等相關因素之後,價錢該怎麼訂,就比較有腹案了。也可以針對不同的需求,多準備幾份不同的報價表版本備用。


至於外銷報價的注意事項,AYA 大家整理如下:

1) 報價幣別要註明,如果需要標示匯率範圍也可以特別說明。例如美金兌台幣匯率以 1 : 32 為準,如低於 1 : 31 或高於 1 : 33 ,報價須另議。

2) 規格要標示清楚, 如果你是用公制如公分或公斤,而對方是用英制如英吋或英磅,那一定要換算清楚。

3) 包裝方式要說明白,例如內銷和外銷的包裝方式就有很大的差異,不同的包裝方式,成本當然也不同。

4) 交貨期是確認訂單之後的多久交貨,或是收到 L/C 或訂金之後的多久交貨, 是否可以分批出貨 ... 都要交代清楚。

5) 付款方式也要註明,例如要開即期信用狀或是先預付幾成的訂金,何時要開狀或付訂金 ... 最好都寫詳細。

6) 碰到旺季的時候,運費的漲幅變動挺大的,如果 月的海運費比  6 月漲很多,可能要備註:交貨期晚於 6 月必須加價多少。或是計算運費時可以多加一些預估漲幅上去。

7) 外銷報價有分 FOBC&F  CIF,要小心不要算錯運費。保險費通常不多,所以基本上 C&F  CIF 的價差不大。運費的部分最好找兩家固定的 Forwarder 來詢價、比價與配合,找太多家比較不容易建立交情與互信關係。

8) 有人問: EX-WORK ( 出廠價  FOB 的價差是多少?如果來不及精算,可以先大概抓個 5%,應該足以涵蓋出廠之後到 on board 之前的費用。

9) 價格通常跟數量有關係,外銷也都有最低訂購量的限制,所以報價時可以依據不同數量給予不同價格。報價單上最好要註明最低訂購量或最低金額,例如 : 每批出貨的最低訂購量是 10000 個或最低訂購金額是美金 5000 元  )

10) 產地是哪裡要註明 (  例如:台灣或中國 )

11) 如需公證行驗貨,或是其他需額外付費的證書,費用須另計。

12) 報價時當然不要一開始就亮出底價,最好還是留點合理空間讓客人有討價還價的機會,並試探客人的底線。所以報價時可以備註一句:Please let us  know your comments or bid price.  請客人對我們的價錢表示點意見或出個價。當然議價空間也不要太離譜,免得客人一看到你開的天價,連議價的意願都沒有就放棄了。所以開價也很重要,要讓對方想繼續談,同時也要預先想好一些理由和配套措施來保護你的底線不要失守。


另外再補充一下:

報價可能因為區域或國家的不同而異,例如同樣的東西可能報給德國和報給越南的價錢是不同的,也許是用途有異;也許是因為兩地的國民所得和消費水平不同;也許是德國對品質的要求比較嚴格,我們會精挑細選,不良率提高,成本自然也增加;也許賣德國需要申請一些歐盟認證;也許德國客訴比較多,後續可能會有理賠問題 ... 等等,所以當然我們必須先把後續可能衍生的費用考量進去,而越南可能就沒有這些因素的考量,兩者的價差就因而顯現出來了。

有些讀者也提出他們常碰到的狀況,例如些客人會一開始就叫你給他所有產品的報價表,問題是我們的產品可能有好幾百種,這時最好請他先挑選幾項有興趣的產品,並告知可能購買的數量,針對這些項目先提供第一階段的報價,如果沒成交也要知道原因才來進行第二階段的報價;或者請他告知用途以及目標價格或預算範圍,由我們來推薦合適的產品供他評估,這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。

此外,如果碰到客人出低於成本的價錢來跟你盧,你很想要這個客人,又不想賠太多,那可以斟酌是否在付款條件方面能爭取一些對我方有利的回饋,例如:本來是先付30%  訂金,餘款出貨後再付清的,這時就可以改爭取為出貨前要全部付清,拿利息來補價差。或是請他除了買 A 產品之外 (  A 產品可能小賠  ),也要買一些他應該有用到的 B 產品 (   B 去賺一些回來打平 ),反正就是要想辦法弄一些利基,既爭取到訂單,也讓老闆覺得不吃虧。


充分掌握成本與市場價格,也了解報價技巧以及客戶的需求,對於訂單成交率和利潤的提升是大有助益的。大家在衝刺業績之前,不妨先把這方面的知識補強一下,在跟客戶洽商時會更胸有成竹,氣勢也會大不同的喔!


最後,跟大家分享我非常心有戚戚焉的兩段話作為結語:



  決定產品或服務價格的,不是競爭對手的訂價,而是消費者的需求以及企業的獲利目標。世界上絕對有人願意用跟別人不同的價格,來購買相同的產品。


※      你必須改變心態,把訂價的目的從衝高銷售額,變成追求獲利,再進一步分析自己產品的價值以及市場現況,才能夠訂出最有潛「利」的價格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YA 的頭像
    AYA

    國際貿易輕鬆學的部落格

    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